
随着古筝琴声响起,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教室中传出《但愿人长久》的悠扬旋律;在绘画班教室里,学员们则以菊花、月饼、螃蟹等具有浓郁秋意的主题作画。 随着马来西亚国内新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等多部现象级舞剧在各地登台上演,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这一幕只是一个缩影,

助力夯实“三农”压舱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日期: 2022-08-25 09:55:34 来源: 新华社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题:助力夯实“三农”压舱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 胡璐、于文静
8月中下旬,位于黑龙江的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正在应用遥感无人机进行水稻田病虫害防治。当监测发现水田长势欠佳、判定存在发生病虫害风险,无人机就会结合数字农场平台、AI病虫害识别大数据分析系统,为种植户生成“精准植保”管理建议,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提高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加快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创新和突破,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产品供给充足优质,有力夯实了“三农”压舱石。
作物种业科技快速发展有力保障粮食安全
一组数据勾勒出十年来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年间提高7个百分点,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保障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我国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农业用种得到有力保障。目前,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培育推广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超级稻多次创造水稻高产世界纪录,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取得突破,品种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十年来,我国智能农业装备长足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自动化、设施化转变,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研制出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农业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灾害监测预警、产量评估、农业环境要素监测,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无人耕地整地技术、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水稻无人机插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要农产品品种创新推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2021年,“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意味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重要突破。
“我国自主培育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在长速、繁殖等性能与进口品种持平,在肉质和抗病性能方面更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桂苹说。
十年来,我国畜禽、水产、蔬菜、果树产业等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了较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保障了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周云龙说,畜禽育种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完成猪、牛、羊等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建立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开发研制了抗蓝耳病猪等优异种质;培育出具有自主产权的“京海黄鸡”“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中新白羽肉鸭”“华西牛”等系列商业品种。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培育出“长丰鲫”“绿盘鲍”等新品种,自主培育的罗氏沼虾、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40%和30%以上。
绿色低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推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绿色引擎”。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凸显。发展了精准变量施肥、水肥一体化、农药高效低风险利用等先进技术,研发了Bt农药、绿僵菌等高效低风险农药,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加速。研发推广稻田绿色种养、水产养殖水质调控、降解地膜和残膜回收等绿色技术,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等农业绿色行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农膜回收率超过80%。
此外,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扩大推广。我国集成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有效发挥了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潜力。
- 走进诗集《一百零一片红叶》读书会
- 开拓探索多元题材,丰富提升儿童剧创作
- 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阵容
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著...
刘广才先生是郑板桥书画艺术的传承人。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郑板桥故里)。硕士研究生毕于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与战略专业,书画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系高研班。现担任全国
- 消除政策堵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光影互动 文化互鉴 共享未来 中英文化I...
- “拟《史记》”批评与《史记》的经典化
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生活
宋代的著名文人往往集官僚、学者与文学家于一身,举其荦荦大者,就有范仲淹、欧阳修、宋祁、晏殊、王安石、苏轼、范成大、陆游等等,若要举出一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无疑